Return to site

耶穌多“說“理? 還是有“情“人? (7)

· 耶穌多說理 還是有情人
broken image

修讀輔導的過程,要由參加 Dr. Grace Cheung 的「教師成長工作坊」開始。當年見是教育局給老師的免費暑期課程,盲舂舂的成為 Satir Family Reconstruction 之中的「星星 (Star)」,深深感覺原來自己受原生家庭影響很深。為何自己與天父的關係難有親密?其實也跟原生家庭中的父親形象息息相關。因為由小到大,「慈愛、無條件接納的天父」確實未有自身親自的體會機會,就像一個人未曾嘗過"鮑魚",任你如何「講解」、形容給我聽,我也不會明白"鮑魚"的味道。

故此,由這個工作坊開始,我了解到自己極需要成長,故此我由青少年輔導文憑、到唔理當年Cert.Ed. 可升Point(加人工)都先去修讀輔導學碩士,之後學習沙維雅家庭治療 (Satir Systemic Family Therapy) ,以及在建道神學院修讀整合信仰與婚姻家庭治療的基督教研究碩士,其實都只是我個人信仰生命的一個醒覺、了解、悔改、調整、重拾人性的成長歷程。

多謝我的學生們迫使我去學習,並開始在思想上挑戰這個「非人性」的教育制度。而更進一步的,也迫使我去檢視以往在教會中「教導」的缺欠。

及後有機會接受美國 Western Seminary 舊約學者 Dr. David Eckman 信徒培育課程的訓練,更加強了我對輔導能與神學極佳整合的確認與示範。亦讓我更肯定信仰生命的成長,不能只在「理性」及「教導」之上。頭腦知識明白是容易的,然而要生命改變,結出果子,不能不處理「纏累」著我們的許多歷史包袱與故事。如該課程的內容所說:Our GOD is an emotional God. (我們的上主,乃是情感極為豐富的主)。而我們的被造,乃是按著上主的形象及樣式而造的。人若不能在情緒及人性方面成熟,如何能有整全的成長呢?然而,教會中普遍信徒的培育,是否多傾向/被教導去成為一個「做對事」的人,還是我們較渴望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憐憫、有感受」的人呢?

小弟後來有機會跟不同老師學習靈修、Focusing,更讓我有另外一些深刻的體會…….

(待續)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