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耶穌多“說“理? 還是有“情“人? (9)

http://www.tongsir.net/#_blog

· 耶穌多說理 還是有情人
broken image

今天Facebook彈出了上一年探訪 Auckland Mountainside Lutheran Church 的照片,應該一年前的今天是第一次認識張牧師。想不到一年後,自己一家不但已經來了這裡聚會,更感恩昨天能有機會在崇拜中跟弟兄姊妹分享。隨著三代經題講到保羅如何敏銳「聖靈」的感動而"轉來轉去"(徒16),也提醒我聖靈「感動」在個人信仰中的重要性。但由於時間所限,具體的應用部份只能草草帶過,所以心想不如借題又談談「感受」與 Focusing這個課題。

broken image

承接上一篇分享有關自己尋回感受、學習以Focusing回歸身體感覺的經驗,我仍認為每一個基督徒基於自身成長與原生家庭之不同,大多也會落在「過份理性、失控感性」鐘擺的其中一方。而在現代成巿(香港)急速節奏生活的大環境之下,我更認為大部份信徒其「理性」之傾向較為明顯。這也在我過去十多次教授「家長情緒教練課程」時的體會得到驗証 。甚至可以說,大部份的華人家長,對情緒也是頗為陌生的。

當然,也有弟兄姊妹因對情緒較為敏銳,但卻未能好好運用及管理,容易給人「情緒化」、「混亂」的印象。是故,不少弟兄姊妹更容易以「理性」部份去大刀切地否定在「情感」的寶藏部份。要知道,我們全人都是上主的創造,靈魂與身子、思考及情緒各部份都是相互關連的整體,正正我們需要的,不是去否定某一部份,而是學習以一個整全的方式,去讓全人圓融地邁向互相協調,全然活在上主同在下的狀態。

總的來說:

  1. 我們都在「不完全」的家庭中成長,故我們的父母/家庭/學校/社會或至教會也未有好好培育我們對感受接觸及處理的能力。而對於「感覺」之失聯,大部份人也未必有自我的覺察。
  2. 「生命的轉化」不能只發生在「理性/頭腦」的層面,「感受」佔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份(因為大部份教會也不乏教導,而在大環境下,理性的教導其實是容易的)。 
  3. 對於「感受的重尋」,安靜及放慢腳步是必須的,但只是第一步,如何面對陌生及不能言明的「感覺」,從而慢慢掌握作圓融合一的路途,需要學習掌握新的能力與技巧。

當然,在靈修的歷史寶藏裡,都有許多協助個人提昇對上主「敏銳」度的操練。暫且借用恩師譚沛泉博士在其著作「基督徒日常生活的靈性修持」中提到的不同方法:

  1. 以不同性格工具或透過夢境去「認識自我」及了解原生家庭(以先了解自我的盲點及限制)
  2. 以屬靈閱讀(Lectio Divina) 去讓聖言進入心中(而非只停留在理性上的明白及了解)
  3. 以依納爵的圖像默想方式去默想耶穌生平(因圖像是容易讓人接觸感受的重要方式,故有時候我也建議在電影中靈修)
  4. 另外還有不同的禱告方式,如耶穌禱文、歸心祈禱、大自然中的默想禱告以及靜觀圖像等。

然而除了以上眾多操練方法以外,個人經驗在 Focusing的學習過程,卻是為我帶來極大幫助。Focusing 讓我更實在地接納自我的內在(混亂)狀況,以致讓我能容易一點不去逃避接觸各種感受。好讓自己能更多真正坦誠地面向上主,進入光明、仁愛上帝的懷抱之中。

broken image
為何 Focusing 能達到如此的效果,我相信是因為 Focusing 的訓練,正是由身體開始,去提高與自我身體感受相處的能力。尤其在安靜中,當我們靜默之時,平日許許多多我們因為要處理「正經事」而壓抑的感受,都會由潛意識慢慢浮現。這些浮現的「情緒/感受」(或以Focusing理論而言,稱為 Felt-sense),其實都隱含大量寶貴的訊息。我們在安靜之時,要是選擇歸回理性(忽視它),其實也造成逃避面對自身問題的一個習慣。畢竟信仰不應只是停留在腦海的理論,要活出表裡一致的生命,我們不能無視自身的現況。故此我相信,看重身體給我們的訊號,也可以是聖靈給我們「感動」的其中一個途徑。

讓我們回想一下上一次感到「聖靈」感動提醒的時候,除了我們「知道」祂的提醒以外,不是也伴隨著「感受」甚至是身體的反應嗎?我們若長時間忽視「身體」、「感受」的訊息,是否也與我們因為休息不足,而未能集中研讀聖經、聆聽上帝話語一樣?忽略「身體」與「感覺」,亦讓我們聆聽上主的「敏銳度」大打節扣。當然,上主要我們聽到祂的說話,祂總有祂奇妙的方法。然而,我卻渴望成為一個慢慢「抺清眼鏡」的人,以我的全人(包括身、心、頭腦),去更好準備「聽」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