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斯(Gerard Hughes)的書《滿有驚喜的神》,最近十分引人注意。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現代人讀懂靈修學的古典作品《聖依納爵神操》〔作者為羅耀拉的聖依納爵(Ignatius Loyla)〕。這本書推介一種使用聖經的方法,令福音派信徒錯愕不已。這種「想像式」或稱「依納爵式」(Ignatian)的靜觀,教導讀者選用四福音中一景,置身其中,想像自己就在現場,重演該段情節。休斯以馬可福音五章l~20節被鬼附的得醫治作為例子,更長的例子則是浪子的比喻。梅羅在其著作《相逢寧靜中》,則舉約翰福音第五章癱瘓者得醫治為例子。
這種應用聖經的方法困擾了許多福音派信徒。明明不在場,卻要想像自己確實就在現場,不真實感油然而生。這些人還詢問這種方法會不會觸犯了第二誡,因為第二誡禁止在敬拜神這事上「作……形像」(思想上的,以及有形的)。
談到這些反對的看法,最好記得我們的想像力是神所賜,我們讀聖經時也不免多少使用了想像力。我們讀五餅二魚餵飽五千男人,讀平靜風和海的記述時,那些情景自然而然會出現在我們腦中。尤有進者,聖經本身似乎確是鼓勵我們使用想像力:不然為何但以理書和啟示錄這些生動畫面極多的書卷都收入聖經之中?又為何耶穌大量採用比喻來教導門徒?
談到這些反對的看法,最好記得我們的想像力是神所賜,我們讀聖經時也不免多少使用了想像力。我們讀五餅二魚餵飽五千男人,讀平靜風和海的記述時,那些情景自然而然會出現在我們腦中。尤有進者,聖經本身似乎確是鼓勵我們使用想像力:不然為何但以理書和啟示錄這些生動畫面極多的書卷都收入聖經之中?又為何耶穌大量採用比喻來教導門徒?
的確,未加規範的運用想像有許多危險,解決之道卻不是棄之不用,而是置之於理性的思想之下,善加管制。基督徒的默想不同於非基督徒,我們乃是「不在於不運用直覺,而在於運用理性」。具體點說,這是表示我們研讀聖經時不應一開始就運用想像力。研經首要之途是,運用天賦的思考力與記憶力,依循合乎聖經的解經原則及註釋典籍的協助。這樣,經文的衝擊力能夠深深浸入我們內裏,從思想直到內心,而運用想像力也是促進此過程的途徑之一。「我們不必懼怕想像力:我們應該接納、加以運用。用它作智力和記憶力的僕人,而不是讓它當主人」。只要聖經客觀的真理能管束想像力,而不是二者顛倒,我們就能避開雕刻偶像、製造形像的危險。
運用此種想像式的靜觀,自然不是每個基督徒必須強制遵行,它也不是恩典的必要媒介,而且我們會發現,禱告安靜方式各有所長。可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應該追求依納爵式靜觀所盼望追尋的目標,即使他比較能夠接納別種的方式。如此一來,讀聖經就不再單是智性的操練,而是讀經者與耶穌基督面對面相會的機會。「我們務必來回尋思,直到我們化入圍繞在耶穌身邊的那些人士之中。要是我們在那些人群中找不著我們自己,我們也不可能找到我們的主……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化入遇見耶穌的那位人士的角色裏,或是化入出現在耶穌的比喻中的角色,比如:施洗約翰在獄中對耶穌起了疑心,或是只求掉在桌底下碎渣兒的迦南婦人,或是不捨得放下財寶,以致錯失上等福分的青年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