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四年級的森美患有過度活躍症,上課時很難專心,任教森美的英文科老師,由於誤會森美刻意在課堂上搗蛋,經常在同學面前當眾斥責森美的不是,但由於森美不善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也經常將不快的情緒帶回家中,致令親子關係更為惡劣。
患有亞氏保加症的俊彥昨天回家又哭又鬧,媽媽問了大半天,才知道原來在學校被言語欺凌。致電學校向老師了解,老師竟對有關情況漠不關心,反指俊彥一向跟同學們關係不好,反過來投訴俊彥經常未能表達清楚,令學校的老師們十分頭痛。
家欣早在K2就被評為疑似讀寫障礙,到小學時正式確診。家欣眼見哥哥默書從來都是十分輕鬆就取得高分,但自己卻是從未合格,加上媽媽每次檢查功課時,總會找到自己很多沒完成的部份,心情不好時,媽媽也會忍不住向家欣發火。
SEN同學, 是指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的學生,現時本港教育局把SEN分為9 個不同的類別:讀寫障礙、注意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言語障礙、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肢體傷殘、視覺障礙及精神病。
作為 SEN 同學的家長,面對的困難絕對比正常家庭的小朋友多出幾倍。因為這些同學所擁有的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不單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學校裡的人際關係、甚至因為與其他同學們比較,引致普遍令他們自信心低落,降低他們的學習動機。如果老師因為未能有足夠心力去照顧他們的需要,更會令情況雪上加霜。
但其實 SEN 同學在學校的生活也絕不簡單,他們小小年紀,就可能要面對別人的拒絕,自己能力上的限制,甚至是學校老師們有意無意的批評與否定。可想而知,很多SEN同學在學校的經歷也是十分困難的,而心理上更容易累積許多負面情緒,做成一個惡性的循環。面對這個困局,除了求助學校有限度的支援外,作為家長又可以如何協助SEN同學疏導他們的情緒呢?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經過40多年的研究發現,父母若能扮演情緒關顧者的角色,孩子們會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面對挫折的忍受度也較高,與同伴相處得更好,甚至對孩子學業表現也能帶來改進及幫助。故此,對於飽受情緒困擾的SEN學童及父母來說,John Gottman的研究似乎對他們面對的日常掙扎,起著極為重要的正面作用。
John Gottman將他的研究化為「家長情緒教練」五步曲,他認為父母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而且孩子的情緒學習經驗也由父母的互助而來。因此,只要家長在孩子有情緒時,取用適合的步驟與技巧,協助孩子由小開始,慢慢學會正確管理情緒的技巧,定必對他們的未來成長帶來極大的益處。
「情緒教練」(Emotion Coaching)五步曲包括:
- 敏銳意識孩子的情緒
- 意識情緒發生時才是協助介入的最好時機
- 認真傾聽孩子的故事,讓孩子感到被明白
- 找出合適的情緒詞語,去幫助孩子為自己的情緒貼標籤
- 在設定界限的同時,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整個情緒教練的五個步驟,十分容易理解。但是要實行出來,又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主要原因在於現代家庭生活節奏極其急速。當我們要時常忙著應付許多的生活所需時,我們家長便會習慣性地將自身的「感受」也放在一邊,更枉論要花心機去照顧別人的感受了。所以,久而久之,其實現代人也慢慢地成為失去接觸感受的一代人。因為我們的社會看重成效,要求每個人也能在短時間做到成績出來。故此,我們都成為欠缺耐性的人,以致家長及老師們面對著一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我們便變得手足無措。
然而人生卻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廣東話常說:一世人流流長,其實打好最重要的根基才是最要緊的事情。20多年前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 Daniel Goleman已經提出EQ 情緒智商的理論,表示擁有情緒管理能力的人,日後的成就比擁有高IQ,或是學業成績更好的同輩更高。故此,這個理論也許亦能夠成為部份SEN家長的提醒,面對自己的孩子與別不同,有時候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另類的眼光。也許暫時子女的表現因著他們的限制,好像較難在學業上取得成功。但若希望孩子在人生的長跑路上取得最後的勝利,提升他們的EQ (情緒智商)絕對是不能忽視,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
而同時間,情緒教練五步曲不單是協助提升EQ的最佳途徑,也同時是每天協助處理孩子面對情緒困擾的最好方法。
情緒教練的第一步
每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先在情緒未爆發之前已經察覺,甚至慢慢地「知道」孩子容易有情緒的特別時間/活動。例如:每當放學的時候,可能家長已留意到孩子的異樣,準備好用較溫柔的態度去問候他當日的學校生活情況。
第二步
當得知孩子遇到不同的問題時,嘗試去提醒自己,孩子必然也帶著得大的情緒。而在其強烈情緒的時候,正正最好協助介入的最好時機。這跟我們平時的反應非常不同。因為大部份的家長會在孩子表示強烈情緒的時候,很快便認定孩子「又發脾氣」。但原來這個想法,正正是令孩子未能正面面對情緒的主因。故此,家長必須要以另一個方度去面對每一個情緒事件。
第三、第四步
由於情緒事件發生初期,孩子都被情緒困擾著,若不先照顧情緒,任何教導甚至是理性分析也派不上用場。而照顧情緒的最好方法,在於能有一個願意明白自己的人,願意花時間專心的聆聽孩子的困擾與掙扎。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同時感受到別人的明白,情緒就能夠舒緩。而如能在過程中,運用情緒詞語去點出孩子的狀態,不單能夠令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明白,同時也令他們更能知道自己在不同時間的情緒狀況。
第五步
在情緒慢慢疏導以後,才是共同去解決問題,或是教導的合適時間。要先處理情緒,才能處厘事情。而同時間,孩子也能在真實經驗裡體會一次由情緒困擾到平靜解難的過程。相信真實的體驗性學習,對比單單頭腦上的認知,豐富深刻得更多了。
總結
情緒教練概念雖然簡單,但易學難精,家長必需持之以恆,慢慢改變過去對情緒的錯誤看法及習慣,若能找到同路人互相提醒,或參與一些課堂去幫助自己改善技巧,也是好的。但長遠來說,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去成為一個較高情緒智商的人,想必是送給孩子一生最佳的禮物,讓孩子(特別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未來擁有更大的抗逆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成為一個與人可以互相合作的人,達致人生更大的成功。
唐思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