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請擁抱我——孩子的祈願》

    現今父母多屬知識分子,如決定生兒育女,都有所計劃,願意學習父母之道,將他們認為最好的一切給予下一代。故坊間湧現不少親子講座及教養子女的書籍,對父母雖有某程度幫助,但多只屬理論,在漫長的管教子女歷程中,知識與現實必有差距,令父母感到無助、沮喪。本書收集了十多位家長於教養子女的親身經歷,演譯他們如何把理論融合於生活,每一篇文章都令人有一種「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的共鳴。

    broken image

    Design For Change

    一個改變世界的教育運動

  • 「思」想組織部落格

    Thoughts, musings, and ruminations.

    近日有機會回港教授崇基神學院的一科「行導型教會教育」,備課時當然不敢怠慢。在提到情緒、感受對信徒的影響時,很偶然找到了 EQ 專家,哈佛大學的 Daniel Goleman 的一個 Ted Talk 演講。 當中的三個片段確實發人心省,十分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https://www.ted.com/talks/daniel_goleman_on_compassion/transcript?language=en) 第一個片段(由00:38開始)提及「普林斯頓神學院」的一個研究,當中有一組神學生,被告知要準備一篇實習佈道的講章。有一半的人抽到耶穌提及「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該比...
    經過幾天的身體不適後,前兩天身體開始好轉了一點。 所以「的」起心肝向各位友好致謝,多謝他們記念小弟的生辰。 可能被原生家庭的影響,自小不太喜歡自己,故以往也不太注重慶祝生日。 但自從慢慢找回多一點「感覺」以後,開始接受多一點別人的祝賀,亦學習「禮貌」上去與你道賀的朋友講聲「多謝」。 要一次過向百多位朋友致謝,其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曾試過有一年,因為回覆得太快或是甚麼原因的,竟然因此被Facebook警告,懷疑我在重覆的發出「廣告」類訊息,而被 Bam 了多次半小時。所以今年回覆時,一方面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學習按我認識不同友人的情況,修改一下回應。不知不覺中,在回應的同...
    近日有機會回港一個月,經歷了香港極震動的日子。看到某些新聞的消息,實在驚訝得不知如何作出反應,有時也自問沒有足夠的智慧可以看清全局。在不同的畫面及資訊之前,情緒波動實在難免,唯有適時讓自己放下手機,回歸內心及身體,記著老師們的教導,讓自己多在安息中,回復多一點點的澄明。 也因著與不同立場的群體傾談,發覺判斷對錯在不同陣營總有各人的理據。然而在我心中,卻認為耶穌給我的榜樣,絕非是一個只懂說“理“的人,祂的言行,更多是展現對人的“情“與“愛“。 是故在心中,我認為在安靜及祈禱以外,或許基督還渴望信徒學習以「善行」去回應處境,接觸群眾。我這個貪生怕死之輩,能作甚麼,可作甚麼去回應呢? ...